A A A



了解脑退化症人士

脑退化症人士在各个阶段可能出现不同的状况,包括沟通、社交、情绪、行为等等。耆智园提倡「以人为本」的照顾理念,即是从不同角度理解脑退化症人士出现状况的成因,以同理心去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,从而有效照顾他们的需要。

「以人为本」的分析

  • 性格及兴趣


    照顾者可按脑退化症人士的性格及兴趣,安排适合的活动。例如:内向的脑退化症人士可能因沟通障碍而更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,可安排其参与较静态的活动,如种植、书法、打毛衣等。

  • 生活习惯

    脑退化症人士可能长年习惯于特定时间吃饭、洗澡、上班等,宜尽量按其习惯编排用膳、沐浴、参与活动等的时间,维持其正常作息习惯。

  • 价值取向

    
虽然脑退化症人士的认知能力下降,但核心的价值取向多维持不变,照顾者可用以劝喻脑退化症人士。例如:一个重视家人关系的脑退化症人士因沟通障碍而发脾气时,可跟他说家人很担心他,以安抚脑退化症人士。

  • 过往经历

    脑退化症人士的生活经验、工作及成就等,均会影响其想法及行为。例如:曾经历战乱的脑退化症人士可能较不愿意丢弃东西,家人协助清理时,可说成是要把东西放到仓库或带回故乡,令其更安心。

  • 文化背景

    各个地方有不同的文化,例如:潮州人较节俭、勤力,顺德人较低调、顺从。照顾者需要明白脑退化症人士的行为和想法受其文化背景影响,且不易改变,需要多加包容和接纳。

  • 家庭及社交生活

    家庭背景及朋友关係亦会影响脑退化症人士的情绪和行为。例如: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长大的脑退化症人士,可能较注重与儿子之间的关係,家人宜尽量安排各儿子轮流联络或探望,并由儿子与其谈论照顾及居住安排,使脑退化症人士更安心,并更愿意听从家人意见。

  • 身体机能变化

    脑退化症人士的活动能力会随著进入不同阶段後而衰退。例如:多数脑退化症人士在初期及中期尚能自行活动,但到了晚期,便需要坐轮椅。照顾者需分辨脑退化症人士是对轮椅有依赖还是真的走不动,才决定处理方法,不应立刻认定他是不够努力才会走不动,或为了方便照顾而经常让脑退化症人士使用轮椅。

  • 药物反应

    药物剂量的加减、种类的转变、品牌的变动,均有可能引发药物反应,导致脑退化症人士的精神、情绪、行为等出现变化。照顾者宜多留意脑退化症人士的问题是否与药物有关。

  • 病痛及不适

    由於语言表达能力下降,脑退化症人士可能会以不愿活动、不愿进食、发脾气等方式表现不适,照顾者如发现脑退化症人士情况有变动,宜先留意脑退化症人士身体状况的变化。

  • 幻觉及妄想

    脑退化症人士可能会出现幻觉,例如:看见已故的亲人、听到小孩子的声音、感到有蟲子在身上爬等。他也可能会有妄想的情况,例如:认为家人想毒害自己、觉得晚上有人进屋偷东西等。照顾者不宜与脑退化症人士对抗,指责脑退化症人士有问题,反应留意脑退化症人士的身体状况及情绪反应,以瞭解情况及作出安抚。例如:问脑退化症人士亲人或小孩子是否常来、有没有伤害他,藉此保持脑退化症人士对虚构人、事、物的反应,并尽快与医生联络。

  • 情绪控制

    由於沟通障碍及情绪控制能力下降,脑退化症人士的情绪变化可能较大,例如:容易因想到往事而哭泣、因被弄醒而发脾气等。照顾者不宜认为是自己照顾不周,或每每把脑退化症人士在气头上说的话放在心上。

  • 认知能力衰退

    脑退化症人士的认知能力会随著发展而逐渐衰退,造成沟通困难,并且变得无法照顾自己,而非故意为难照顾者。例如:脑退化症人士在初期尚能煮食,但至中期时可能忘记时间和煮食方法,照顾者应避免指摘,并按脑退化症人士情况协助其解决问题。

  • 社交活动

    社交活动不单能协助脑退化症人士保持头脑活跃,延缓衰退速度,亦能促进脑退化症人士心理健康。照顾者可按脑退化症人士性格、兴趣及能力,安排其参与适合的活动。(详见「适合脑退化症人士的活动」)

  • 家属支援

    脑退化症人士认知及表达能力有限,但仍能感受到家人的关怀,而脑退化症人士的照顾问题和长远生活规划亦需他人协助。家人之间宜尽早就脑退化症人士的照顾安排达成共识,避免脑退化症人士因家人间有不和而忧虑。

  • 心理需要

    虽然脑退化症人士的认知能力及多种功能均会衰退,但仍有自尊感、价值感、他人关心等心理需要。照顾者宜尽量安排脑退化症人士完成能力範围内的事,如:打扫、做义工等,亦可多作怀缅治疗,协助脑退化症人士整合一生成就和贡献,增加脑退化症人士的自尊感和价值感。

腦退化症人士特質